首頁 > 範文文庫 > 做個孩子真辛苦

做個孩子真辛苦

學校:蘇州國際外國語|作者:羅子晴

所有人都知道,現代的孩子作業堆成山,補習班排的連休息時間都沒有,真是讓小孩子心累。孩子們除了學習以外,就差沒兼職工作了。本文原創首發於跳跳龍AI(www.aol-grp.com),嚴禁無授權轉載。

說起作業啊,唉!毫不誇張地說,大部分同學們看到.‘‘作業’’兩個字就頭疼、頭暈、嚇得發慌、渾身出冷汗。各科老師們在課上講的內容需要在課間反複的鞏固、複習、預習,所以才給我們布置那堆成山的作業。但鞏固、複習、預習也不必做那麼多作業吧!有些人有時晚自習作業在家寫到淩晨1點鍾都寫不完!等到早上6點鍾起來上學,都起不來。那時,我們迷迷糊糊地張開了眼睛,穿衣服時頭昏眼花的,什麼東西都看不清楚,更別說去學校上課了。每當老師們布置完作業一下課,同學們愁眉苦臉地議論個不停:‘‘為什麼!為什麼!今天的作業有這麼多?回了家我們還有補習班要上呢!晚上要等到啥時候才能睡覺啊?老師是在影響我們的睡眠嗎?’’聽說外國小孩兒、小學生壓根不用上什麼補習班呀、什麼興趣班呀,還沒有堆成山的作業,而是一些有趣的綜合實踐活動,比如說:回家給媽媽一個擁抱哇、去種一棵小樹苗哇、去馬路上掃掃落葉哇、做一張賀卡送給爸爸、媽媽、爺爺、奶奶呀,等等等等。而我們中國小學生就不一樣了:天天有寫不完的作業、回到家又有上不完的補習班、而且在學校還有聽不完的知識點······本文原創首發於跳跳龍AI(www.aol-grp.com),嚴禁無授權轉載。

再說說課外班,這可是中國小學生麵前另外一個大難題。本來一星期完成全日製的5天課程就已經可以了,周末是給我們小孩休息放鬆的。但是我們自己的父母可並不這麼認為,他們覺得:‘‘不能讓我們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!’’他們覺得應該抓緊所有的時間把我們變成一個小神童,把我們的課餘休息時間變成補課的時間。所以英語、奧數、鋼琴、畫畫、舞蹈、作文、書法、毛筆字、課外加強班、健身、課外輔導班、英語 語文 數學補習班、主課輔導班······一個個課程排的滿滿的,把我們小學生的周末娛樂時光奪走了,真是可惡!總是聽到那些高中生大哥哥、姐姐們說:‘‘ 小學的時候要是不好好痛快的玩的話,等到高中、大學畢業了,就沒時間玩了!’’可是,我們小學生現在哪有時間玩呢?就算有了時間玩,又能去哪裏玩呢?有一次在班級裏,我們的班主任問全班同學:‘‘你們最大的願望是什麼?’’全班異口同聲,齊說到:‘‘希望能踏踏實實地睡一次懶覺,痛痛快快地玩一次!’’睡一次懶覺是普通人經常幹得一件事,但對於我們小學生來說,竟然成為一個遙遠的奢望了。本文原創首發於跳跳龍AI(www.aol-grp.com),嚴禁無授權轉載。

其實,作為小學生,多學點知識,也是應該的,也許就是太過於疲勞,作業寫得太多了,就會引起頭疼。不過,我們小學生也習慣了,引起頭疼也是很正常的。隻是父母關心我們,想讓我們多學點知識而已,也沒我們想象的那樣恐怖。本文原創首發於跳跳龍AI(www.aol-grp.com),嚴禁無授權轉載。

我們應該好好、認真地完成作業,積極參加一些課外興趣班,不辜負老師和父母跟同學們的希望。隻有這樣,才能提高自己考試的成績。隻有這樣,老師才會把作業量減少,我們也會輕鬆一點。本文原創首發於跳跳龍AI(www.aol-grp.com),嚴禁無授權轉載。

現在知道做小學生有多‘‘辛苦’’了吧!本文原創首發於跳跳龍AI(www.aol-grp.com),嚴禁無授權轉載。

更多原創文章,免費獲得專家點評,盡在跳跳龍AI!

原文中紅色字體為導師批改的痕跡©本站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嚴禁無授權轉載。
班級投稿
平台導師點評
立即投稿
我沒想到作者小小年紀主體意識那麼強,我也沒想到現在的孩子對學習抱怨如此多,我更沒想到在你們班最大的願望竟然是“睡懶覺”。我問自己:現在的三年級小朋友學業這麼辛苦嗎?孩子們感覺如山的作業究竟來自於哪裏?是否所有的小學生都是如此疲於應付作業和各類興趣班呢?(至少我家孩子三年級時基本能在晚飯前完成作業) 讀罷全文,我感受到了太多的抱怨、不滿和牢騷,雖然在文末也表達了“父母關心我們,想讓我們多學點知識而已,也沒我們想象的那樣恐怖。”“老師隻是希望我們提高成績”,但最後的感歎“現在知道做小學生有多“辛苦”了吧! ”其實從你的字裏行間中能感受到你內心的波動,但能感覺到你更渴望輕鬆地學習。 雖說“減負”已經提了很多年,老師們也在努力,然而我們看到更多的現象是學校減負中,課外強補進行時,補習班一個加一個,家長焦慮,孩子壓力山大,確實很辛苦啊。再看現在的興趣班,甚至於有些把“奧數”、“英語口語表達”、“古言文學習”都當成興趣班,已然模糊了“興趣”的概念,失去了“興趣”的意義。那麼:興趣特長是否需要培養?當然需要!曾有一個案例,一位工作的大學生因為從小沒有好好發展過自己的興趣特長,在單位裏除了工作,沒有可以拿得出手的技藝,公司年會、朋友聚會,都屬於在角落欣賞眾人的角色,結果抱怨父母,當初為什麼不讓他堅持學習培養一兩項興趣。 常聽“不要逼孩子學他不想學的東西,他既然不想學了,就放棄吧,孩子快樂就好”這話聽上去是對孩子的尊重,實際上是對孩子的放任。自然學習要以興趣為前提,但大部興趣發展都會遇到瓶頸的時期,而這時候興趣可能成了折磨。我們希望“和孩子平等對話”,但是我們不能把尊重變為遵從。難道孩子不想學就不學,就是“愛與自由”嗎?要知道學習從來就不是一件輕鬆的事,要想享受學習成果,享受特長發展給你的快樂,必然經過堅持、折磨、堅持,才有享受的權利,感受到樂趣。作為孩子,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選擇,不能遇難而退;作為家長,注意溝通的方式和引導,鼓勵孩子“再堅持一下,我陪著你”。 PS共享:人生前期越嫌麻煩,越懶得學,後來就越有可能錯過讓你動心的人和事,錯過新風景。——蔡康永
上一篇: 希望之船
下一篇: 老師我想對你說

拓展閱讀

更多>>
評論

關注跳跳龍AI公眾號

  中小學作文智能批改平台

做個孩子真辛苦

羅子晴  蘇州國際外國語

所有人都知道,現代的孩子作業堆成山,補習班排的連休息時間都沒有,真是讓小孩子心累。孩子們除了學習以外,就差沒兼職工作了。本文原創首發於跳跳龍AI(www.aol-grp.com),嚴禁無授權轉載。

說起作業啊,唉!毫不誇張地說,大部分同學們看到.‘‘作業’’兩個字就頭疼、頭暈、嚇得發慌、渾身出冷汗。各科老師們在課上講的內容需要在課間反複的鞏固、複習、預習,所以才給我們布置那堆成山的作業。但鞏固、複習、預習也不必做那麼多作業吧!有些人有時晚自習作業在家寫到淩晨1點鍾都寫不完!等到早上6點鍾起來上學,都起不來。那時,我們迷迷糊糊地張開了眼睛,穿衣服時頭昏眼花的,什麼東西都看不清楚,更別說去學校上課了。每當老師們布置完作業一下課,同學們愁眉苦臉地議論個不停:‘‘為什麼!為什麼!今天的作業有這麼多?回了家我們還有補習班要上呢!晚上要等到啥時候才能睡覺啊?老師是在影響我們的睡眠嗎?’’聽說外國小孩兒、小學生壓根不用上什麼補習班呀、什麼興趣班呀,還沒有堆成山的作業,而是一些有趣的綜合實踐活動,比如說:回家給媽媽一個擁抱哇、去種一棵小樹苗哇、去馬路上掃掃落葉哇、做一張賀卡送給爸爸、媽媽、爺爺、奶奶呀,等等等等。而我們中國小學生就不一樣了:天天有寫不完的作業、回到家又有上不完的補習班、而且在學校還有聽不完的知識點······本文原創首發於跳跳龍AI(www.aol-grp.com),嚴禁無授權轉載。

再說說課外班,這可是中國小學生麵前另外一個大難題。本來一星期完成全日製的5天課程就已經可以了,周末是給我們小孩休息放鬆的。但是我們自己的父母可並不這麼認為,他們覺得:‘‘不能讓我們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!’’他們覺得應該抓緊所有的時間把我們變成一個小神童,把我們的課餘休息時間變成補課的時間。所以英語、奧數、鋼琴、畫畫、舞蹈、作文、書法、毛筆字、課外加強班、健身、課外輔導班、英語 語文 數學補習班、主課輔導班······一個個課程排的滿滿的,把我們小學生的周末娛樂時光奪走了,真是可惡!總是聽到那些高中生大哥哥、姐姐們說:‘‘ 小學的時候要是不好好痛快的玩的話,等到高中、大學畢業了,就沒時間玩了!’’可是,我們小學生現在哪有時間玩呢?就算有了時間玩,又能去哪裏玩呢?有一次在班級裏,我們的班主任問全班同學:‘‘你們最大的願望是什麼?’’全班異口同聲,齊說到:‘‘希望能踏踏實實地睡一次懶覺,痛痛快快地玩一次!’’睡一次懶覺是普通人經常幹得一件事,但對於我們小學生來說,竟然成為一個遙遠的奢望了。本文原創首發於跳跳龍AI(www.aol-grp.com),嚴禁無授權轉載。

其實,作為小學生,多學點知識,也是應該的,也許就是太過於疲勞,作業寫得太多了,就會引起頭疼。不過,我們小學生也習慣了,引起頭疼也是很正常的。隻是父母關心我們,想讓我們多學點知識而已,也沒我們想象的那樣恐怖。本文原創首發於跳跳龍AI(www.aol-grp.com),嚴禁無授權轉載。

我們應該好好、認真地完成作業,積極參加一些課外興趣班,不辜負老師和父母跟同學們的希望。隻有這樣,才能提高自己考試的成績。隻有這樣,老師才會把作業量減少,我們也會輕鬆一點。本文原創首發於跳跳龍AI(www.aol-grp.com),嚴禁無授權轉載。

現在知道做小學生有多‘‘辛苦’’了吧!本文原創首發於跳跳龍AI(www.aol-grp.com),嚴禁無授權轉載。

三年級   記敘文   1100字 
365導師點評
我沒想到作者小小年紀主體意識那麼強,我也沒想到現在的孩子對學習抱怨如此多,我更沒想到在你們班最大的願望竟然是“睡懶覺”。我問自己:現在的三年級小朋友學業這麼辛苦嗎?孩子們感覺如山的作業究竟來自於哪裏?是否所有的小學生都是如此疲於應付作業和各類興趣班呢?(至少我家孩子三年級時基本能在晚飯前完成作業) 讀罷全文,我感受到了太多的抱怨、不滿和牢騷,雖然在文末也表達了“父母關心我們,想讓我們多學點知識而已,也沒我們想象的那樣恐怖。”“老師隻是希望我們提高成績”,但最後的感歎“現在知道做小學生有多“辛苦”了吧! ”其實從你的字裏行間中能感受到你內心的波動,但能感覺到你更渴望輕鬆地學習。 雖說“減負”已經提了很多年,老師們也在努力,然而我們看到更多的現象是學校減負中,課外強補進行時,補習班一個加一個,家長焦慮,孩子壓力山大,確實很辛苦啊。再看現在的興趣班,甚至於有些把“奧數”、“英語口語表達”、“古言文學習”都當成興趣班,已然模糊了“興趣”的概念,失去了“興趣”的意義。那麼:興趣特長是否需要培養?當然需要!曾有一個案例,一位工作的大學生因為從小沒有好好發展過自己的興趣特長,在單位裏除了工作,沒有可以拿得出手的技藝,公司年會、朋友聚會,都屬於在角落欣賞眾人的角色,結果抱怨父母,當初為什麼不讓他堅持學習培養一兩項興趣。 常聽“不要逼孩子學他不想學的東西,他既然不想學了,就放棄吧,孩子快樂就好”這話聽上去是對孩子的尊重,實際上是對孩子的放任。自然學習要以興趣為前提,但大部興趣發展都會遇到瓶頸的時期,而這時候興趣可能成了折磨。我們希望“和孩子平等對話”,但是我們不能把尊重變為遵從。難道孩子不想學就不學,就是“愛與自由”嗎?要知道學習從來就不是一件輕鬆的事,要想享受學習成果,享受特長發展給你的快樂,必然經過堅持、折磨、堅持,才有享受的權利,感受到樂趣。作為孩子,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選擇,不能遇難而退;作為家長,注意溝通的方式和引導,鼓勵孩子“再堅持一下,我陪著你”。 PS共享:人生前期越嫌麻煩,越懶得學,後來就越有可能錯過讓你動心的人和事,錯過新風景。——蔡康永

應付金額:0

微信支付

投稿

谘詢

文集

反饋

` + htmls + `
`; return page; } let disabled=false function downloadPdf(){ if(disabled == false ){ window.location.href = "//www.aol-grp.com/login?action=login&fromUrl=https%253A%252F%252Fwww.aol-grp.com%252Fwrite%252FcomptionDetail%252F3927" } } function pdf(){ disabled = true let htmls = document.getElementById("pdfDom"); //獲取需要導出的標簽 let allDomObj = htmls.cloneNode(true); var load = layer.open({ type: 3 ,shadeClose: false ,content: '' }); $.ajax({ headers: { 'X-CSRF-TOKEN': 'VktVXh2vMBVjtDPVpCN9CvAWFq9CKg0gvi6QcB5A' }, data:{htmls:exec(allDomObj.innerHTML.toString()),composition_id:'3927'}, url: "//www.aol-grp.com/m/downExportPdf", type: 'POST', dataType:'json', success: function (data) { layer.close(load); if (data.code == '200') { // window.location.href=data.data let downloadElement = document.createElement("a"); downloadElement.href = data.data; downloadElement.download = '羅子晴'; //下載後文件名 downloadElement.click(); //點擊下載 disabled = false }else { layer.open({ content: data.msg , btn: "我知道了" }); disabled = false } }, error: function (err) { disabled = false } }); } function changeCaptcha() { var _img = $('#captcha'); var src = '//www.aol-grp.com/mobile/users/captcha?changetime=' + new Date().getTime(); _img.attr('src', src); } /** * 展開折疊備注 * **/ $(document).on('click','.remarks',function () { $(this).toggleClass('remarks-active'); $('.remarks-info').toggleClass('hide'); }) /** * 點擊放大卷麵分 * **/ $(document).on('click','.Volume-fraction ul li',function () { let that=$(this) layer.open({ type: 1 , closeBtn: 1 //不顯示關閉按鈕 , content: '' , success: function () { $('.closeBtn').click(function(){ layer.closeAll() }) } , end: function () { } }) })

新建收藏夾